被裁员时,单位需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核心赔偿标准为N(工作年限×月平均工资),违法裁员则需支付2N(双倍补偿)。 若公司未提前30天通知,还需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即N+1)。特殊情况下(如孕期、工伤期员工被裁),可主张恢复劳动关系或更高赔偿。
-
合法裁员的经济补偿(N)
每工作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不足半年按0.5个月计算,超半年不足1年按1年算。工资基数为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含奖金、津贴,不含加班费)。若月薪超过当地社平工资3倍,按3倍封顶且最长支付12年。 -
违法裁员的双倍赔偿(2N)
公司无合法理由(如未举证员工过失、未履行程序)或辞退特殊群体(孕期、医疗期员工),需支付2N。例如,工作5年月薪2万,违法裁员应赔20万(2×5×2万)。 -
协商解除的灵活空间
法定底线为N,但可争取N+1至N+6。注意:协商金额低于法定标准70%可主张协议无效。 -
**关键步骤
- 取证:录音记录裁员谈话,保存书面通知、工资流水、社保记录。
- 谈判:引用《劳动合同法》第47条,要求法定补偿,避免签署“自愿离职”文件。
- 仲裁:通过微信小程序“全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服务平台”在线提交,时效1年(自离职日起算)。
-
特殊情形处理
- 未休年假按日工资300%补偿,加班费需提供考勤记录。
- 公司未缴社保可主张补缴或以此为由离职索赔。
总结:裁员赔偿需结合工龄、工资和裁员合法性综合计算。遇争议时,保留证据并优先协商,必要时果断仲裁。法律是劳动者最坚实的后盾,合理**才能最大化保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