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 拖欠离职工资超过1个工资支付周期(通常为30天)即构成违法,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途径**。关键点包括:①离职结算时限法律明确;②拖欠超期需支付赔偿金;③**时注意保留证据。
分点解析:
-
法定支付时限
劳动关系解除后,用人单位最迟应在下一个工资支付日结清工资。实行月薪制的,拖欠超过30天即违法;双方约定更短期限的按约定执行。 -
违法后果
- 经济补偿:拖欠工资需额外支付50%-100%赔偿金(《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8条)。
- 行政处罚: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付的最高处2倍罚款。
-
**步骤
- 第一步:留存劳动合同、离职证明、工资条等证据;
- 第二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仲裁;
- 第三步:仲裁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
总结提示:
遇到工资拖欠,建议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无果立即启动法律程序。注意仲裁时效为1年,从离职拖欠之日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