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明确规定社保是强制义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保缴费,违者将面临补缴、罚款甚至赔偿风险。社保覆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险种,缴费基数与比例由法律统一规定,确保劳动者在退休、患病、失业等情况下获得保障。
-
强制性与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必须为职工办理社保登记,拒绝缴纳属违法行为。劳动者可因此解除劳动合同并索要经济补偿(N倍月工资),用人单位还需补缴欠费并支付滞纳金(日万分之五)。若因未缴社保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医保、工伤等待遇,单位需承担相应赔偿。 -
缴费标准与范围
缴费基数按职工上年月均工资确定,下限为当地平均工资60%,上限为300%。养老保险单位缴20%、个人8%,医疗保险单位8%、个人2%,失业保险单位2%、个人1%,工伤和生育保险由单位全额缴纳。灵活就业人员可自愿参保,但需满足最低缴费年限(目前为15年)。 -
权益保障与争议解决
劳动者退休、患病、工伤、失业或生育时,社保机构必须足额支付待遇。单位未足额缴费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2025年新规强调企业年金可继承,并允许灵活就业人员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 -
地方执行差异
部分省市如石家庄允许灵活就业人员补缴社保至15年,需提供工资凭证等材料;上海、北京等地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后,社保缴费基数同步提高。女性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年龄逐步延迟至55岁,符合条件者可申请社保补贴。
劳动者应定期通过官方渠道查询缴费记录,遇侵权时及时保留证据并**。社保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长期生活保障的基础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