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一金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不可通过协商免除。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劳动法》等规定,企业必须为员工足额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险)及住房公积金(一金),违者将面临补缴、罚款甚至法律诉讼等后果。
-
法律强制性与覆盖范围
五险一金的缴纳不以双方约定为转移,即使员工书面同意放弃,企业仍需承担补缴责任。五险覆盖所有劳动关系(含试用期),而住房公积金对城镇户口员工为强制缴纳,农村户口可协商,港澳台员工若提出则企业必须缴纳。 -
缴费主体与比例
五险中养老、医疗、失业由企业和个人按比例分担(如养老保险企业16%、个人8%),工伤和生育险由企业全额承担。公积金缴存比例通常为5%-12%,由企业和个人对等缴纳。缴费基数以员工实际工资为准,不得低于当地平均工资60%或超过300%。 -
违法后果
企业未缴或少缴五险一金,员工可向社保稽核部门或公积金管理中心投诉。企业需补缴欠款并支付滞纳金(每日万分之五),还可能被处以1-3倍罚款;若拒缴公积金,最高罚款5万元并面临法院强制执行。 -
常见误区澄清
部分企业以“高薪代替社保”或“试用期不缴”为由规避责任,均属违法。员工离职后若发现企业未缴,仍可追溯**,且因此离职者可索要经济补偿。
依法缴纳五险一金既是保障员工权益的底线,也是企业合规经营的红线。劳动者应主动核对缴费记录,遇侵权时及时投诉,确保自身福利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