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转池编制转为正式编制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绩效评估 :周转编制人员使用期满后,相关部门会对编制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使用效益、人员表现等。
-
重新核定编制规模 :如果评估结果显示使用效益高且确有需要的,可以重新核定周转池编制规模。
-
人员考核 :对于使用周转编制的人员,如果他们在用人单位的工作表现良好,并且单位有空缺编制,那么他们有可能被转为正式编制。
-
特殊情况处理 :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单位老同志退休或根据编制管理部门的意见,也可能为使用周转编制的人员办理入编手续。
-
转编程序 :以梧州市为例,实行“校内转编”和“跨校转编”制度。学校使用编制部门分配到各校“周转池”编制名额的70%,自主筛选转事业编制人员。第二轮由教育局统一组织各学校使用编制部门分配到各校“周转池”编制名额的30%,设置跨校转编岗位,开展入编工作。
-
考核与审批 :学校设立考核领导小组,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校内转编”实施方案,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实施。考核方式包括课堂教学比拼评分、按平时表现评分等。
-
组织调整 :达到使用期限后,由组织进行调整,将周转编制人员转为正式编制,不影响个人身份。
综上所述,周转池编制转为正式编制需要经过绩效评估、编制规模核定、人员考核、特殊情况处理、转编程序、考核与审批以及组织调整等步骤。具体操作可能因地区和单位而异,建议参考当地编制管理部门的具体规定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