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岗位比例的计算方法主要依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各地具体实施细则。以下是主要的岗位比例计算方法:
- 管理岗位比例 :
-
一般情况 :管理岗位占全部编制内人员的10%至30%。
-
以事务管理为主的事业单位 :管理岗位占比应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
以专业技术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管理岗位占比不超过20%。
- 专业技术岗位比例 :
-
一般情况 :专业技术岗位占全部编制内人员的70%至80%。
-
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 :总体控制目标为1:3:6。具体比例为:
-
省级和副省级市属事业单位:3:4:3
-
地级市和副省级市区属事业单位:2:4:4
-
县(市、区)和副省级市街道办事处属事业单位:1:3:6
-
乡镇属事业单位:0.5:3:6.5。
-
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 :
-
二级、三级、四级岗位:1:3:6
-
五级、六级、七级岗位:2:4:4
-
八级、九级、十级岗位:3:4:3
-
十一级、十二级岗位:5:5。
- 工勤技能岗位比例 :
-
一般情况 :工勤技能岗位占全部编制内人员的10%。
-
以技能操作维护为主的事业单位 :工勤技能岗位占比应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
等级设置与比例控制 :
-
一级、二级、三级岗位(高级工及以上):占工勤岗位总量的30%以内,其中一级、二级(高级技师、技师)合计不超过5%。
建议
-
明确单位类型 :根据单位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明确其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主导比例。
-
参考地方政策 :不同地区和部门可能会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建议参考当地人社部门发布的岗位设置比例和控制目标。
-
合理分配岗位 :在实际操作中,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各岗位的比例,确保单位运作的高效和合理。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和设置事业单位的岗位比例,确保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事业单位的职称职数如何设置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