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项目开工前期,跟踪审计的核心任务是确保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合规、投资估算合理,并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具体工作可分为以下要点:
一、文件资料审查
- 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计
-
审核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重点评估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施工设计等关键内容。
-
检查项目立项程序是否合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避免“三超”现象(概算超方案、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
- 招投标文件与合同管理
-
审查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有效性,包括招标文件完整性、公开招标程序合规性。
-
审核施工合同的条款完整性、责权利明确性,监督合同执行情况,防范违约风险。
- 资金与审批文件审核
-
核查资金来源合法性、到位情况,确保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
审查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规划批复、用地批准等前置文件是否齐全。
二、投资估算与预算控制
- 投资估算准确性评估
-
对工程投资估算进行复核,结合市场行情和工程变更因素,确保估算合理性。
-
关注概算编制的全面性,预留不可预见因素,防止超预算。
- 预算与结算管理
-
审核设计概预算的完整性,避免漏项和计算错误。
-
监督工程变更管理流程,审核变更价款计算准确性,控制结算超支风险。
三、风险管理与内控
- 合规性检查
-
审查项目是否全面推行合同制,合同条款是否合规。
-
监督施工单位的资质、监理机构的选聘及费用合理性。
- 风险预警机制
-
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资金挪用、材料质量、工期延误等潜在风险进行监控。
-
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及时调整审计重点和策略。
四、现场管理与沟通
- 驻场监督(视项目规模而定)
-
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可安排审计组常驻现场,实时掌握工程进展。
-
对政府要求高的项目,通过定期例会、现场核查等方式加强沟通。
- 信息整合与报告编制
-
整理审计工作底稿,汇总分析工程变更、资金流向等关键数据。
-
编制阶段性审计报告,反馈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以上措施,跟踪审计在开工前期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防范风险,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