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结算与结算审计是工程造价管理中两个不同性质、不同职能的核心概念,具体区别如下:
一、核心定义
- 结算审计
由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投资及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工程结算实施的审计监督活动,属于行政监督范畴。
- 结算审核
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资质的工程造价机构或施工单位内部对竣工结算文件进行的技术性审核,属于建设管理活动。
二、工作性质与目的
-
结算审计 :
-
性质 :行政监督,依据《审计法》等法律法规执行。
-
目的 :监督建设单位、财政部门履行结算管理职责,查找管理漏洞,规范管理行为,促进廉政建设。
-
结算审核 :
-
性质 :市场行为,基于合同关系和工程造价规范进行。
-
目的 :确定工程合理造价,保障发包方及时支付工程款,为施工方提供结算依据。
三、法律依据与范围
-
结算审计 :
-
依据:《审计法实施条例》《内部审计条例》等。
-
范围:覆盖项目全过程,包括前期决策、招投标、合同执行、资金使用等。
-
结算审核 :
-
依据:施工合同、招标文件、工程变更签证等。
-
范围:聚焦工程造价计算,如工程量、材料价格、取费标准的准确性。
四、工作重点与方法
-
结算审计 :
-
重点:审查结算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揭露舞弊行为,提出整改建议。
-
方法:采用抽样审计、绩效审计等,结合财务数据分析。- 结算审核 :
-
重点:核对工程量、套用定额、材料价格等细节,查错漏。
-
方法:依据造价规范逐项审核,辅以现场查勘。
五、介入时点与对象
-
结算审计 :
-
介入时点:结算完成后,作为审计程序的一部分。
-
对象:基建部门、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财务部门等。
-
结算审核 :
-
介入时点:工程竣工后,作为支付前必要环节。
-
对象:主要针对施工单位,需监理、设计单位配合。
总结
两者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相辅相成:结算审核是结算审计的基础,结算审计则通过监督保障结算审核的公正性和合规性。理解两者差异有助于明确职责边界,提升工程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