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审计是一种将审计工作贯穿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个重要业务环节的审计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
优点
- 规范管理,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
- 跟踪审计通过关口前移,实现事先控制,有助于提高项目论证的可靠性、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从而在源头上保证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 提高投资效益,保证资金安全性和效益性 :
- 审计人员提前介入项目建设各个重要环节,及时发现管理缺陷和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建设单位提高管理水平,避免损失浪费。
- 预防腐败 :
- 跟踪审计形成全过程、经常性的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遏制建设项目领域的舞弊行为,将腐败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
- 全方位审计 :
- 跟踪审计内容包括成本核算、管理、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多个方面,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及时发现并堵塞管理漏洞,防范项目建设风险。
- 适应法律要求 :
- 跟踪审计更好地适应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提前介入和持续监督,确保项目建设符合法律和政策要求。
- 提高审计效率 :
- 跟踪审计通过分时段分内容进行动态审计,缓解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的压力,提高审计效率和经济效益。
- 多元化发展 :
- 跟踪审计不仅关注施工阶段,还向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延伸,使审计工作更加多元化和全面。
缺点
- 审计力量及专业技能不足 :
- 建设项目数量多、投入大、时间长,涉及环节多、专业性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审计机关自身缺乏专业人才,外聘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有限,难以提出有影响力的意见。
- 未覆盖全过程 :
- 目前大多数跟踪审计在施工阶段才介入,对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关注较少,导致这些阶段的影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影响审计效果。
- 缺乏规章制度 :
- 跟踪审计虽然形成了一套操作思路,但尚未从审计理论上总结和提升,缺乏一整套相关的规章制度,需要不断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 资源要求高 :
- 跟踪审计对审计资源的配置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否则可能导致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建议
- 加强审计人才培养 :
- 审计机关应加强审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确保能够胜任跟踪审计的要求。
- 建立全过程审计机制 :
- 跟踪审计应覆盖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包括前期决策、设计、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 完善规章制度 :
- 建立健全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从审计理论上总结和提升,规范审计程序和方法,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 合理配置审计资源 :
- 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确保审计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优势,克服其局限性,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