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编制和没有编制(通常指合同工)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人事管理:
- 有编制:人事关系由当地人事局管理,公务员有《公务员法》,事业人员有《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条例》等相关管理办法。
- 无编制:人事关系由事业单位本单位或人才交流中心管理,一般是按《劳动合同法》规定协调。
-
工资待遇:
- 有编制:由国家或当地财政部门发放,待遇有保证,随着级别提高工资也会上升。
- 无编制:由事业单位本单位或者劳动派遣公司代为发放,工资会低于在编人员,五险一金缴纳比例和基数也会低于在编人员。
-
入职方式:
- 有编制:通常需要通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流程,或者是采取选调、人才引进等方式,进入方式比较严格。
- 无编制:有时不需要通过层层考试,单位直接考核就可以进入,进入方式较为宽松。
-
晋升途径:
- 有编制:正常晋升渠道,有机会晋升到更高一级的职位,也可以考职称。
- 无编制:即使工作时间很长但基本保持原有岗位不变,难以得到晋升,发展空间会受到限制,不过也可以通过招考进入编制队伍。
-
工作稳定性:
- 有编制:工作稳定,基本上没有被辞退的风险。
- 无编制: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合同期满或者单位不再需要相关岗位时,可能会被解雇。
-
社会地位:
- 有编制:在体制内上班,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亲戚和朋友往往不会在意你是编制还是合同工。
- 无编制:可能被视为合同工或临时工,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
福利待遇:
- 有编制:享有较为稳定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包括五险一金、年终奖、带薪休假等。
- 无编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具体待遇取决于用人单位的规定和合同约定。
-
发展前景:
- 有编制:具有更好的职业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因为职位具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和认可度。
- 无编制:职业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相对有限,用工方式和劳动关系相对灵活,缺乏长期的职业保障。
总的来说,有编制的工作通常被认为是更稳定和更有保障的选择,而合同工则可能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机会,但可能伴随着较低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