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可分为以下几类,结合权威信息进行综合整理:
一、网络购物诈骗
-
虚假商品交易
通过虚假网店发布低价商品(如游戏装备、二手物品),诱导受害者先付款后发货,或以系统故障为由要求二次汇款。
-
购物金卡骗局
遗弃虚假的“网上购物金卡”,诱使受害者通过虚假查询方式获取高额余额,后续通过连环套诈骗获取钱财。
-
拒绝使用安全支付
以账户故障、手续费优惠等理由拒绝第三方支付工具,要求私下转账,或冒充客服要求提供银行卡密码。
二、网络游戏诈骗
-
装备交易诈骗
低价兜售游戏装备,要求先缴纳订金,货到付款后不发货或直接盗号。
-
代练诈骗
承诺高额返利,诱导受害者购买虚拟物品,后以刷单失败为由索赔。
-
账号盗用
通过木马程序或社交工程获取账号密码,冒充好友向其他玩家借钱或发送紧急信息。
三、社交工程诈骗
-
冒充熟人/公检法
通过电话、QQ伪装成亲友或公检法工作人员,以紧急情况(如财产冻结、身份冒用)要求转账至“安全账户”。
-
情感诈骗
建立虚假恋爱关系,逐步获取信任后以投资、家庭困难等理由诈骗钱财。
-
猜猜我是谁
获取受害者联系方式后,冒充其熟人或领导,编造事故理由诱导汇款。
四、其他常见手段
-
网络钓鱼
发送伪装成银行、电商的邮件,诱导点击恶意链接或下载木马程序,窃取个人信息。
-
积分兑换诈骗
伪装成企业客服,要求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套取资金。
-
机票退改签诈骗
以航班异常为名,要求转账或提供银行卡密码。
防范建议
-
警惕低价商品 :对异常低价的商品保持警惕,避免通过非正规渠道交易。
-
保护个人信息 :不随意向他人泄露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
-
核实身份 :接到陌生来电或邮件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
-
使用安全工具 :安装防病毒软件,开启QQ、微信的隐私保护功能。
若遇疑似诈骗,应立即停止转账,并向公安机关报案。根据《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的行为可立案追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