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
关于“复员军人”和“复员干部”的含义,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复员军人
-
基本定义
复员军人是指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文职干部暂行条例》退出现役条件的军人,具体包括:
-
服役期满或战争结束解除现役;
-
本人自愿选择复员安置;
-
因严重错误丧失干部条件不宜转业且未达到退休年龄;
-
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不适合退休。
-
-
历史范围
传统意义上的复员军人主要指1954年10月31日前入伍、后经批准复员的人员,属于义务兵役制时期入伍的军人。
-
与退伍军人的区别
-
复员军人特指选择自主择业的退伍军人;
-
退伍军人是统称,包括自主择业、转业、退休等所有退出现役方式。
-
二、复员干部
-
概念范畴
复员干部是复员军人中的特定群体,指符合复员条件且担任军官或文职职务的军人。
-
安置方式
复员干部可选择自主择业、回原籍或到地方单位工作,但通常复员费标准高于普通士兵。
-
历史演变
随着义务兵役制的推行,复员干部的概念逐渐被“退伍军人”取代,但部分地区仍沿用该称谓。
三、总结
-
复员军人 :1954年前入伍、自主择业的退伍军人;
-
复员干部 :复员军人中的军官或文职人员。当前官方表述更倾向使用“退伍军人”这一统称,而“复员”多用于描述1954年前入伍人员的传统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