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采购制度及流程的核心在于规范、透明与高效,通过预算管理、分类采购、多部门协作及严格验收确保医疗物资和服务的质量与性价比。 其关键亮点包括:预算先行(年度计划审批制)、分类管理(药品/耗材/设备/工程等差异化流程)、三方比价或公开招标(30万元以上项目强制代理采购)、全程监督(纪检/审计部门介入)以及供应商黑名单机制(防范围标串标)。
- 预算与计划:所有采购需纳入年度预算,由使用科室提前申报,经归口管理部门(如药剂科、设备科)汇总后提交预算委员会审议。应急采购需院领导特批,严禁化整为零规避招标。
- 采购方式:
- 药品与耗材:执行省级集中带量采购政策,通过统一平台竞价。
- 小额采购(30万元以下):通过电商平台或院内比价议价。
- 大额项目(30万以上货物/60万以上工程):委托第三方代理机构公开招标,需公示中标结果并签订书面合同。
- 供应商管理:资格审查涵盖资质文件、经营状况及不良记录,重点排查关联供应商。定点采购需签订长期协议,定期评估履约情况。
- 验收与支付:由使用科室、归口部门及审计办联合验收,确保与合同条款一致。验收报告作为付款凭证,财务科按合同分期支付。
提示:医院采购需动态关注政策变化(如带量采购目录更新),同时强化内控以平衡效率与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