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及流程是确保医疗设备安全、有效使用的重要规范,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
管理架构与职责
-
设备科/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设备规划、采购、验收、维护等全过程管理。
-
使用科室需建立设备台账、维修记录,并配合设备科完成日常管理工作。
-
-
设备采购管理
-
严格实行招标采购,确保设备具有生产许可证、注册证等资质。
-
贵重设备需经过使用科室论证、技术审核及院领导审批。
-
-
设备验收与登记
-
设备到货后需由使用科室与管理部门共同验收,进口设备需商检部门参与。
-
建立设备档案,包括合同、验收报告、操作手册等,实现账物相符。
-
-
设备维护与保养
-
制定定期维护计划,由专业人员进行设备校准、检修。
-
建立设备故障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
-
设备报废与更新
-
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或无法修复时,需经鉴定后报废,并补充新设备。
-
定期进行设备效益分析,优化设备配置。
-
二、医疗设备管理流程
-
购置流程
-
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填写可行性论证报告。
-
设备科审核、招标采购,签订合同并办理验收手续。
-
-
验收流程
-
到货后进行数量、质量验收,进口设备需索赔期验收。
-
填写验收单,设备转入使用科室并建立技术档案。
-
-
使用流程
-
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
日常保养由使用科室负责,大型设备需专管专用。
-
-
维护流程
-
定期维护计划由设备科制定,执行人员需记录维护内容。
-
故障维修需及时响应,修复后进行性能测试。
-
-
报废流程
-
设备报废需经鉴定、审批,办理资产核销手续。
-
旧设备需按照规定进行拆解、回收或销毁。
-
三、其他关键环节
-
人员培训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确保熟悉设备性能。
-
安全监管 :建立设备安全检查制度,防范医疗风险。
-
财务管理 :与财务部门协作,完成设备调拨、报废报批及成本核算。
通过以上制度与流程的规范,可有效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性、有效性,提升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