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工资中的绩效部分是否可以扣除,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主要分为以下情形:
一、合法扣除的情形
-
合同约定明确
若劳动合同中已明确约定绩效工资的发放条件(如考核达标、完成特定任务等),且未约定“无绩效不发”,则用人单位可依据合同条款扣除绩效工资。
-
符合法定程序
绩效考核需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如公示、员工签字确认),且考核标准需客观可量化,避免主观随意性。
-
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扣除后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且需符合《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五条的要求。
二、违法扣除的情形
-
无合同约定
若劳动合同未对绩效工资的发放条件作出约定,则任何形式的扣除均属违法。
-
考核标准不透明
考核指标需与岗位职责明确关联,且需向员工公示或书面告知。
-
恶意或变相裁员
以绩效为名进行无理扣减,可能被认定为“以绩效扣减变相裁员”,属于违法行为。
三、其他注意事项
-
绩效工资与固定工资的区分
绩效工资属于浮动收入,用人单位无权直接从固定工资中拆分或扣除。若需调整薪资结构,需与员工协商一致。
-
救济途径
若认为扣除违法,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维护权益。
绩效工资的扣除需以合法约定和程序为前提,否则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建议用人单位在制定考核制度时,充分征求员工意见,确保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