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要求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规定,若您被公司欺骗签订自愿离职协议,可通过以下途径**:
一、证明非自愿离职
-
保留书面证据
若公司未提供书面解除通知或劳动关系证明,可主张非自愿离职。例如,公司单方面要求离职但未提供合法理由。
-
对比劳动合同条款
若离职协议中的条件与劳动合同明显不符(如未说明离职原因、未支付经济补偿等),可证明协议存在重大瑕疵。
二、要求经济补偿或赔偿金
-
经济补偿标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赔偿金,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
特殊情形
若公司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如未提供劳动保护、未及时足额支付报酬等),可主张赔偿金。
三、法律救济途径
-
劳动仲裁
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提供证据证明协议存在欺诈或违法情形,要求确认协议无效并支付赔偿。
-
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若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介入调查。
-
诉讼途径
在仲裁或投诉无果的情况下,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协议无效。
四、注意事项
-
时效性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需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证据收集 :需收集聊天记录、录音录像、书面文件等能证明欺诈或违法行为的证据。
-
主动** :即使协议签字时处于情绪冲动状态,只要能证明非自愿性,仍可主张权益。
建议优先通过劳动仲裁解决争议,仲裁程序相对简便且时效较短。若涉及复杂情况,可结合诉讼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