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人员能否搞副业?答案是:允许,但必须严格遵守规定,避免6类明令禁止的副业行为,同时可选择5类合规副业模式。关键在于区分职务层级(领导干部与普通员工)、副业性质(是否关联职权或企业利益),以及是否履行报备程序。
-
禁止类副业的红线
中纪委明确禁止国企人员从事以下副业:违规经商办企业(如注册关联公司、代持股份)、违规兼职取酬(未经批准或违规领取报酬)、有偿中介活动(利用职权牵线收费)、利用内幕信息金融投资、利用职务身份盈利(如直播带货、高价售卖个人作品)以及“挂证”收费。这些行为均可能构成以权谋私或利益输送,面临纪律处分甚至法律追责。 -
合规副业的可行方向
- 知识技能变现:如专业咨询(财务、法律等)、培训教学(开设与主业无关的课程)。
- 内容创作:自媒体写作、摄影摄像、手工艺品制作,需避开涉密信息且不以职务身份推广。
- 轻资产投资:如投资便利店、自助洗衣房等实体项目,仅作为投资者不参与经营。
- 劳务服务:跑滴滴、送外卖、翻译等纯体力或技术性工作,确保不影响主业。
- 特许例外:经批准的学术评审、专利授权等,报酬需按单位规定处理。
-
层级差异与报备要求
领导干部受《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若干规定》严格限制,普通员工则需遵守劳动合同及内部制度。无论层级,涉及副业均建议提前向纪检监察部门备案,尤其需规避与本职业务、关联企业的利益往来。
总结:国企人员搞副业需牢记“合规三原则”——不占工作时间、不碰职权资源、不超收入比例。选择低风险领域,既能增收又可规避职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