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43条的核心在于阐述女性外感病中“热入血室”的独特证候与刺期门的治法,其关键亮点为:经期外感导致表邪内陷血室,表现为胸胁满如结胸、谵语等,需通过刺肝经募穴期门泻实热。
-
条文解析与临床表现
条文描述女性中风发热恶寒时适逢经至,七八日后表热退却反见胸胁胀满、谵语,此因经期血室空虚,邪热乘虚内陷,与血相结。症状特点为“如结胸状”的胸胁满闷,兼有神志异常的谵语,需与阳明腑实或单纯结胸鉴别。 -
血室定位与病机争议
血室传统有胞宫、冲脉、肝脏三说,但结合肝经循行与症状表现,热邪主要郁于肝经关联的血分,影响气机疏泄而致胸胁满,上扰心神则谵语。刺期门(肝之募穴)可直泻肝经郁热,调和气血。 -
治法与延伸思考
刺期门是外治法的经典应用,但临床可结合内服方药,如小柴胡汤加减以疏解少阳、活血化瘀。现代妇科感染或神经精神症状若符合此病机,可参考此思路,体现中医“异病同治”原则。
提示:热入血室证强调经期外感的特殊性,需关注体质与病机动态变化,刺法与药物协同往往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