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48条原文注解:
伤寒论第48条原文为:“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本条文主要阐述了“二阳并病”的成因、特征及治疗原则。
一、条文解析
“二阳并病”的含义
“二阳”指太阳和阳明,条文指出太阳病初期因发汗不当(汗出不彻),导致病邪未解,从而传变至阳明。此时表现为“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表明太阳之表证已解,阳明之里证显现。治疗原则
若太阳病证未解,不可贸然使用下法,否则会加重病情。此时适宜采取“小发汗”之法,以解未尽之表邪。
二、临床意义
病因分析
本条文揭示了“阳气怫郁”的病机,即因汗出不彻,导致阳气郁遏于表,进而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形成“二阳并病”的状态。辨证要点
关键在于辨别太阳病证是否已解。若仍有太阳表证,则不可下;若阳明里证已显现,则可考虑适当治疗。
三、总结
伤寒论第48条不仅明确了“二阳并病”的成因及特征,还为临床辨证提供了重要指导。通过“小发汗”之法,可避免误治,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条文注解,可参考《伤寒论》相关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