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398条原文是中医经典著作的核心内容,系统记载了张仲景对伤寒病的辨证论治体系,涵盖六经病证、113首方剂及汗吐下等治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疗的基础框架。
-
纲领性条文
开篇首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确立了太阳病总纲,后续条文进一步区分中风、伤寒、温病等表证类型,并强调阴阳寒热辨证(如第7条辨病发阴阳),为全书诊疗逻辑奠定基础。 -
传变与治法
条文动态描述疾病传变规律,如第4、5条通过脉证变化判断传经与否,第8条提出针刺足阳明预防传经;治法上灵活运用汗法(桂枝汤)、和法(小柴胡汤)、下法(承气汤)等,体现“随证治之”原则。 -
特殊病证与方剂
针对“热入血室”“结胸”等复杂病机,条文给出刺期门、小柴胡汤等解决方案;方剂如桂枝汤、麻黄汤至今仍是临床常用基础方,配伍严谨且注重服药禁忌。 -
愈后调理
末篇条文(如396、397条)关注大病差后的虚证调理,提出理中丸、竹叶石膏汤等温补或清热生津法,展现中医“治未病”思想。
掌握《伤寒论》398条原文,不仅能深入理解六经辨证体系,更能指导现代中医临床实践,其方证对应的诊疗思维至今具有极高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