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判处拘役是否会被开除?关键结论是: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拘役的必须开除;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拘役的通常开除,但特殊情况下可保留工作,需报主管部门批准。
-
故意犯罪一律开除
根据最新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故意犯罪(如醉驾、贪污等)被判处拘役的,无论是否行使公权力,均须开除。这是《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的明确要求,且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条例。 -
过失犯罪可能保留工作
若因过失犯罪(如重大责任事故)被判处拘役,一般应开除,但案件特殊且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可改为降低岗位等级处分。例如,医疗事故中情节较轻的医务人员可能保留职位。 -
身份与权限影响处理结果
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人员(如公立医院院长)必须开除;非参公管理的一般职工(如教师、科研人员)可能由单位自主决定,但需符合“从旧兼从轻”原则。 -
程序与备案要求
保留职务需经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批准,并报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开除决定则直接由主管部门作出。
总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拘役后的处理需综合考量犯罪性质、身份及审批程序。故意犯罪者必然离职,过失犯罪者或有回旋余地,但均需严格依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