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其内涵与实施目标如下:
一、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
文化基础
- 包含人文底蕴(如国家认同、文化自信)和科学精神(如理性思维、探究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根基。
-
自主发展
- 涵盖学会学习(如信息获取、问题解决)、健康生活(如身心平衡)和责任担当(如社会责任感),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
社会参与
- 包括实践创新(如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协作能力(如团队合作、沟通交流),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
-
批判性思维 :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
-
创新能力 :提出新想法并付诸实践的能力。
-
沟通协作能力 :在多元环境中有效交流与合作。
-
社会责任感 :尊重社会规范、关注公共利益。
三、核心素养的实践要求
-
跨学科融合 :通过主题学习整合多领域知识,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
大单元教学 :设计高阶素养导向的学习单元,突破传统课时限制。
-
学业质量标准 :以量化指标评估学习成果,确保教学效果。
四、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贯穿课程标准修订与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