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这些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相互关联、协同发展:
一、直觉思维
通过直接的感知和经验快速形成对事物初步判断的能力。例如,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凭借文字直觉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基调或场景的氛围。
二、形象思维
基于对文本材料的感知,通过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构建出富有感染力的形象,并融入情感体验,从而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表达。例如,通过想象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或通过联想补充文本未明确表述的内容。
三、逻辑思维
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准确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具体表现为:
-
归纳概括 :如概括文章段落大意或主旨
-
主旨提炼 :从内容、事例中总结作者核心观点
-
因果分析 :分析事件因果关系,如写读后感时对观点的逻辑支撑
四、辩证思维
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分析事物的正反两面及其相互关系。例如,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既能看到其艺术价值,也能客观指出不足。
五、创造思维
在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中表现出的独特思维方式,包括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例如,写作时尝试新颖的视角或独特的表达方式,或在艺术创作中融合多种元素
思维能力培养建议:
-
阅读教学中 :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手法(如比喻、对比),训练逻辑思维;通过联想想象拓展理解深度。
-
写作训练中 :鼓励表达个人观点,尝试因果分析或辩证思考,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
课堂互动中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通过系统训练,学生可在语言运用中逐渐形成敏锐的思维品质,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维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