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的灵魂和核心,是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体现。根据教育部文件和学术研究,其核心素养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语言运用能力
-
语言建构与运用
包括准确理解语言形式与意图,以及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例如通过话剧式表演深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通过辩论训练提升表达能力。
-
语言规范与得体
强调语法正确性、词汇丰富性及语境适应性,如查字典、默读写作等基本技能的培养。
二、思维能力发展
-
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
通过文本分析、归纳推理等训练,提升学生解构信息、形成独立见解的能力。
-
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
鼓励学生突破常规,对不合理内容进行改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审美创造能力
-
审美感知与鉴赏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美学价值的感知能力,如通过诗词鉴赏课提升文学素养。
-
审美表达与创造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艺术鉴赏等活动,形成个性化审美风格。
四、文化自信与传承
-
文化理解与认同
通过经典文学、传统文化等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继承优秀文化基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文化再创造,形成开放包容的文化视野。
补充说明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结合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通过大任务教学、情境模拟、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