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核心素养体系在不同学科领域有具体划分,但综合多来源信息可归纳为以下核心素养:
一、学科核心素养(各学科共通)
-
文化基础
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强调学生对人类智慧成果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
自主发展
侧重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涵盖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信息素养等,培养终身学习意识。
-
社会参与
强调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思维核心素养(跨学科能力)
-
批判性思维 :分析、评估信息的合理性,形成独立见解。
-
创新性思维 :激发创造潜能,提出新颖解决方案。
-
合作性思维 :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提升沟通与协调能力。
三、学习核心素养(过程与方法)
-
自主学习能力 :制定学习计划,管理学习资源。
-
协作学习能力 :在小组中有效沟通、分工合作。
-
信息素养 :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四、价值取向素养(品德与人格)
-
道德观念 :弘扬真理、尊重差异、坚持正义。
-
社会责任感 :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实践。
-
审美情趣 :培养审美能力,形成良好人文素养。
补充说明
新课改核心素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贯穿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强调知识、技能、态度的有机融合。不同学科在具体教学中需结合学科特点,通过情境化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落实这些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