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后工资通常会在下个月公司统一发薪日发放,这是企业财务流程的常规操作。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动关系解除时,用人单位应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工资,但实际操作中多数公司会沿用原定发薪周期。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
-
法律依据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50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在解除合同时出具离职证明并办理档案转移,工资结算属于其中一环。若公司拖延支付,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
发薪周期差异
- 多数企业采用次月发放上月工资的模式(如5月离职,6月15日发5月工资)
- 部分外企或互联网公司可能执行"当月发薪",需提前确认公司制度
- 离职协议中可协商约定特殊支付时间
-
**要点
- 保留考勤记录、离职交接单等证据
- 超过约定发薪日15天未支付即构成拖欠
- 仲裁时效为1年,超期可能丧失胜诉权
-
特殊情况处理
销售提成、年终奖等浮动薪酬可能需额外核算时间;经济补偿金应一次性支付,不得分期。
建议离职前与HR确认工资发放细则,若遇纠纷可先通过企业内部申诉渠道解决。合理运用法律武器能有效保障自身权益,但多数正规企业会遵守15日内结清的行业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