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基数和缴费比例较低
公司购买社保费用较低的原因可以从政策、经济和操作策略等多方面分析,具体如下:
一、政策与经济因素
-
最低缴费基数政策
多数地区实行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社保缴费基数的政策,企业无需为工资高于最低标准的员工缴纳更高费用。例如深圳、厦门等地均以最低工资为基数计算社保,而非实际到手工资。
-
经济特区政策优惠
经济特区(如深圳)因政策扶持降低企业社保成本,例如按最低工资而非社会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且社保待遇分为三档,一档参保人享受更高报销比例。
二、企业操作策略
-
工资结构分解
企业常通过拆分工资项目(如基本工资+绩效+补贴)降低社保缴费基数。例如将10000元月薪拆分为5000元(最低基数)+5000元绩效,使社保缴费金额降低。
-
少缴差额成本较低
若企业按最低比例缴纳社保(如16%),每月可节省数百至数千元。例如1000名员工每人每月可节省480元,年节省金额可达57.6万元。
三、其他原因
-
员工工资水平
员工工资本身较低时,企业缴纳社保的绝对金额较少。
-
社保缴费比例差异
不同地区、行业及社保项目存在缴费比例差异。例如养老保险一档缴费比例8.2%,二三档仅0.8%-0.55%,企业可通过选择较低档位降低费用。
四、员工权益保障
根据《社会保险法》,员工有权查询缴费记录和监督企业缴费情况,若发现企业未按规定缴纳社保,可通过法律途径**。
公司社保费用较低是政策、经济、管理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员工需注意区分企业合法节流与违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