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培训合同后若不想继续履行,核心解决路径包括:协商解除、依法解除或承担违约责任。关键点在于合同条款审查(如解除条件、违约金比例)、法定解除权行使(如机构欺诈或不可抗力)以及证据留存(聊天记录、合同文本等),优先通过协商降低损失,必要时再诉诸法律。
若合同中明确约定解除条款(如冷静期、退费规则),按流程操作即可;若无约定,需分情况处理:
- 协商解除:主动与机构沟通,说明原因并争取减免违约金。例如,部分机构允许转让名额或转为线上课程。
- 法定解除:若机构存在虚假宣传、教学质量不达标等违约行为,可依据《民法典》要求解除合同且不担责。
- 违约处理:单方解约可能需支付违约金(通常不超过剩余费用的30%)或按已上课时扣除费用,具体以合同为准。
提示:签订前务必细读条款,尤其是退费规则和违约责任;解约时保留书面证据,避免口头承诺。若协商无果,可向消协投诉或寻求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