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补发的工资通常不包含五险一金。根据法律规定,补发工资的计算基数是劳动者应得的实际工资收入,而五险一金属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缴纳的社会保障费用,不属于工资范畴。仲裁裁决的补发工资金额一般仅涵盖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报酬,五险一金需另行补缴或处理。
-
补发工资的计算依据
劳动仲裁中补发工资的标准以劳动者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应得工资为准,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等,但明确排除了五险一金部分。用人单位需按此基数足额补发拖欠或克扣的工资,但无需将五险一金纳入补发金额。 -
五险一金的补缴问题
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五险一金,劳动者可单独要求补缴。社保和公积金需通过行政程序或仲裁另行主张,由用人单位按缴费基数和比例补足。例如,养老保险单位需补缴16%、个人8%,医疗保险单位补缴10%、个人2%,具体比例因地区政策而异。 -
特殊情况处理
- 程序违法与实体违法区别:若用人单位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补发工资,实体违法(如无正当理由解雇)需按原工资标准补发;程序违法(如未提前通知工会)可能仅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补发。
- 滞纳金责任:补缴五险一金时,用人单位可能需承担因欠缴产生的滞纳金,但劳动者无需支付单位应缴部分。
总结:劳动仲裁补发的工资与五险一金分属不同法律范畴,前者针对劳动报酬,后者涉及社会保障权益。劳动者需分别主张,并通过仲裁或行政途径确保两项权益均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