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赔偿中的“n”代表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不足1年但满6个月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支付0.5个月工资,“+1”为未提前30天通知解除劳动合同时需额外支付的1个月工资。n+1赔偿的月份数为工作年限对应的月数加1个月。
1. “n”的计算规则
“n”的数值与劳动者实际工作年限直接相关。例如,工作3年零7个月,n为4个月工资(3年按3个月,7个月超过6个月按1个月);工作2年零5个月,n为2.5个月工资。工资基数通常为劳动者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补贴等。
2. “+1”的触发条件
“+1”是代通知金,仅在用人单位未提前30天书面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支付。若企业提前通知并合法解除合同(如协商一致、经济性裁员等),则无需支付“+1”。需注意,若解除行为本身违法(如无理由辞退),劳动者可主张2n赔偿而非n+1。
3. 特殊情况限制
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n的计算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且工资基数按3倍封顶。例如,某员工月薪为当地平均工资4倍且工作15年,n按12年计算,工资基数仅以3倍为限。
4. 实际应用场景
假设员工A工作5年8个月,月平均工资1万元,公司未提前通知解除合同且符合法定条件(如不胜任工作经培训仍无法胜任),赔偿为n(6个月)+1(代通知金)=7个月工资,总计7万元。若公司提前30天通知,则仅需支付n=6个月工资。
劳动者需明确自身工作年限、工资基数及解除合同的合法性,必要时可通过劳动仲裁维护权益。企业应合规操作,避免因错误计算或程序瑕疵引发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