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后调岗降薪需遵循4项核心规定: ①停工留薪期原待遇不变,②调岗需协商一致且合理,③降薪不得低于法定标准或显失公平,④伤残等级影响岗位安排权限。以下分点详解法律规定与实操要点:
-
停工留薪期工资保障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一般不超过12个月),用人单位必须按原工资福利标准全额支付,不得单方降薪或调岗。若企业违规操作,职工可主张补足差额并索赔。 -
调岗的合法性与必要性
- 协商一致原则:调岗需与职工协商并达成书面协议,单方强制调岗无效。例如,法院曾判决企业单方将月薪1万降至4000元的行为违法。
- 合理性审查:新岗位需与职工伤残情况、技能匹配,避免侮辱性或惩罚性调岗(如经理降为保洁)。
-
降薪的法定限制
- 同工同酬底线:调岗后薪资可随岗调整,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且降幅需合理(如原岗位与新岗位的薪资差异需有依据)。
- 举证责任:企业需证明降薪的合理性(如岗位职责变化、绩效考核制度等),否则可能被认定为违法。
-
伤残等级的特殊规定
- 五至十级伤残:企业应优先安排适当工作,若调岗导致薪资降低,需结合伤残补助金等补偿机制平衡。
- 一至四级伤残:保留劳动关系但退出岗位,按月发放伤残津贴,不得强制调岗。
总结:工伤后调岗降薪需以法律为界,企业应兼顾经营需求与职工权益。职工遇不公待遇时,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保留证据(如工资条、调岗通知等)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