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协商未果后继续上班,可能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但需警惕工资支付、社保缴纳等法律风险。若企业未完成合法裁员程序,员工继续上班期间劳动关系仍存续,双方权利义务需明确;若企业违法裁员,员工可主张赔偿或恢复劳动关系。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协商不一致继续上班可能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尤其当企业持续支付工资、安排工作时。此时员工享有《劳动合同法》保护,企业需承担社保缴纳、工伤赔付等义务,否则面临双倍工资差额等赔偿风险。 -
企业的合法操作边界
若裁员程序存在瑕疵(如未提前30日通知工会或报备),企业无权强制解除合同,需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或重新协商。但企业可依法补充证据后再次启动裁员程序,员工应关注后续通知的合法性。 -
员工的**策略
- 保留证据:留存工资条、工作安排记录等,证明劳动关系存续;
- 正常履职:避免因消极怠工被认定为旷工,影响**;
- 仲裁准备:若企业拒付工资或违法解除,可申请劳动仲裁主张赔偿金(2N)或恢复劳动关系。
-
协商优先原则
双方应尽快明确工作安排、补偿标准等,避免法律纠纷。员工可要求书面协议,企业则需评估风险,必要时通过调解达成一致。
遇到此类情况,建议同步咨询专业法律意见,确保权益不受损。劳动仲裁时效为1年,需及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