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土地承包政策

1987年土地承包政策通过《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文件明确提出了“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一、政策背景

  1. 农村改革深化:1987年,中国农村改革进入关键阶段,亟需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
  2. 政策目标:通过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经营权,推动农业生产力提升。

二、政策核心内容

  1. 明确土地承包权:政策强调“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确保农民对土地的长期使用权。
  2. 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加强集体经济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
  3. 鼓励土地流转:政策首次提出“放活使用权”,允许土地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流转,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

三、政策影响

  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2.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农民获得了更高的土地收益。
  3.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支持,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政策意义

  1. 奠定现代农业制度基础:1987年土地承包政策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里程碑,为后续土地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2.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政策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五、总结与启示

1987年土地承包政策通过稳定承包关系、鼓励土地流转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这一政策的成功经验表明,土地制度的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本文《1987年土地承包政策》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136053.html

相关推荐

1991年土地管理法原文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配套法规是规范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文件,‌明确土地公有制性质 ‌、‌建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强化耕地保护措施 ‌、‌规范土地审批流程 ‌以及‌设定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为中国土地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 ‌土地公有制性质 ‌是核心原则。法律强调城乡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非法侵占、买卖土地,确立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管理模式。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

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土地管理制度迈向规范化、法制化的重要一步。这一法规在明确土地管理职责、规范土地使用和保护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1. 明确土地管理职责 1987年的实施细则首次明确了国家土地管理局作为全国土地统一管理机构的职责,为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管理体制奠定了制度基础。这一规定有效加强了土地资源的集中管理和保护。 2. 规范土地使用和保护 该法规提出了“十分珍惜

2025-05-15 资格考试

土地管理法新旧对照表

​​《土地管理法 》新旧对照表的核心变化体现在四大突破:破除集体建设用地入市障碍、完善土地征收制度、优化宅基地管理、强化耕地保护。​ ​新法首次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入市,明确征收的公共利益范围并提高补偿标准,下放宅基地审批权限,并将基本农田升级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最严保护。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 新法删除原法第43条、63条对集体建设用地的限制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95年农村土地承包法

​​1995年农村土地承包法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里程碑,确立了“三权分置”原则,赋予农民30年土地承包权,并首次明确经营权可依法流转​ ​。这一法规不仅解决了集体所有制下土地权属模糊的问题,还通过稳定承包关系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核心改革内容​ ​: 该法首次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细分为承包权、经营权和所有权,规定耕地承包期30年不变,期满可续签

2025-05-15 资格考试

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细则

2024年修订版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总则 立法目的 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基本原则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 保护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农民承包权益,禁止改变土地农业用途或非法转让土地; 公开、公平、公正,平衡国家、集体、个人利益。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 权利保障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99年国家土地政策

1999年国家土地政策 土地管理法修订 :1999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确立 :首次明确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完善 :推行国有土地租赁

2025-05-15 资格考试

国家发展改革委16号令

​​国家发展改革委16号令《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是规范我国工程招标范围的核心文件,通过明确资金类型、项目规模等标准,​ ​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并预防腐败。其核心亮点包括:​​统一全国招标标准、提高必须招标的金额门槛、取消地方调整权限,并聚焦国有资金和国际项目监管​ ​,为市场主体提供更清晰的合规指引。 ​​关键适用范围​ ​ 规定明确三类必须招标的项目

2025-05-15 资格考试

招投标法16号文

《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2018年第16号令)是我国招标投标领域的重要法规,旨在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预防腐败。以下是其关键内容和适用范围的详细解读: 一、法规背景与意义 16号令的出台背景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招标投标领域改革的需要。原国家计委3号令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范围过宽、标准过低等问题,增加了企业负担。国家发改委对3号令进行了修订,形成了16号令

2025-05-15 资格考试

16号文件全文

​​16号文件全文是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旨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 其核心亮点包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强化爱国主义与道德规范​ ​、​​推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 ​,并首次系统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原则与任务框架。 ​​背景与意义​ ​

2025-05-15 资格考试

国家招投标843号令全文

国家招投标领域的核心文件《必须招标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范围规定》(简称843号令)由国家发改委于2018年6月6日颁布实施,‌明确界定了必须招标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类型,统一了全国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禁止地方自行制定冲突性规定 ‌。该文件与16号令共同构成我国工程建设项目强制招标的完整政策框架,推动招标投标活动规范化、透明化。 ‌适用范围 ‌ 843号令聚焦五大类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28年土地法的土地政策

1928年土地法的土地政策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分配给农民耕种或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禁止土地买卖 ,确保土地分配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按人口和劳动力两个标准分配土地 ,以按人口分配为主体,兼顾劳动力因素。 以乡、数乡、或区为单位分配土地 ,以乡为单位分配为主体。 政策背景 1928年土地法,即《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领导的政权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87年土地管理法全文

​​1987年土地管理法全文是我国首部系统性土地管理法律,确立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明确禁止土地非法交易,并首次提出耕地保护与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该法共7章57条,核心内容包括土地所有权划分、使用权规范、国家建设用地程序及法律责任,为后续土地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 ​:法律明确规定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个人或单位仅享有使用权且不得非法转让

2025-05-15 资格考试

土地管理法1987年版

​​1987年版《土地管理法 》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首部系统性土地管理法规,标志着土地资源从行政分配转向市场化配置的法律起点。​ ​其核心突破在于​​确立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原则​ ​,首次允许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为后续土地制度改革奠定基础。以下从立法背景、核心内容及历史影响展开分析: ​​立法背景与时代意义​ ​ 1987年法出台前,我国土地实行无偿、无期限、无流动的行政分配模式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是我国首部系统规范土地管理活动的行政法规,‌明确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原则 ‌、‌建立建设用地审批制度 ‌、‌强化耕地保护措施 ‌,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法治化管理奠定基础。其核心亮点包括推动土地权属登记、遏制非法占用耕地、规范土地征用程序等,成为后续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 ‌第一,土地权属与管理框架确立 ‌。条例首次以法规形式区分土地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87年出台的土地管理法

​​1987年实施的《土地管理法 》是我国首部系统性规范土地管理的法律,确立了土地公有制、用途管制和耕地保护三大核心制度​ ​,为后续土地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其亮点包括:​​明确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首次将“珍惜土地”上升为基本国策​ ​,并​​通过规划限制农用地转用​ ​,构建了中国特色土地管理体系。 ​​土地公有制与使用权改革​ ​ 法律明确规定土地归全民或集体所有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什么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重要法律,奠定了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基础,同时推动了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该法于1950年5月1日正式实施,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基本法律。它废除了封建婚姻制度,确立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等原则,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家庭关系的民主化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2.

2025-05-15 资格考试

《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法》是新中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里程碑法律,其核心在于通过阶级划分、土地没收与再分配,解放农村生产力并重构社会结构。​ ​ 1950年颁布后,全国3亿农民无偿获得7亿亩土地,粮食产量两年内增长44.8%,为后续农业合作化与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 ​​阶级量化与土地再分配​ ​ 法律明确地主(剥削量超25%)、富农(15-25%)等阶级标准,没收地主土地、农具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52年土地改革土地归谁所有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归农民所有。具体分析如下: 土地所有制性质 根据1950年《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土地所有制 ,即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农民可自由买卖、租赁或继承。 改革完成时间与范围 土地改革于1950年下半年开始,1952年底基本完成,覆盖全国新解放区,约3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7亿亩土地。 与后续土地制度的区别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50年土地证有法律效率吗

1950年土地证的法律效力需结合具体用途和土地性质综合判断,但整体上已不具备现行法律效力。以下是关键分析: 历史背景与法律效力终结 1950年土地证颁发于土地改革时期,旨在确认农民土地所有权。但根据《土地改革法》第30条,土地改革完成后原土地契约作废,且后续通过合作化运动,土地逐步转为集体所有。 现行法律(如《民法典》)已明确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或集体,1950年土地证因历史原因失效。

2025-05-15 资格考试

1950年农村土地政策变化

1950年中国农村土地政策的核心变革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通过《土地改革法》确立“​​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 ​”的总路线,​​3亿农民无偿获得7亿亩土地​ ​,彻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新中国成立初期,封建土地制度导致70%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农民承受高额地租。1950年6月颁布的《土地改革法》明确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2025-05-15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