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劳动法明确:辞退赔偿需包含年终奖,且应按12个月平均分摊计算。这一规定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经济补偿的公平性,核心亮点包括:年终奖属于法定工资组成部分、发放时间不影响权益、司法实践普遍支持分摊计算原则。以下是具体解析:
-
年终奖的法律属性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年终奖被明确列为“奖金”范畴,属于劳动者应得工资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即使用人单位以“福利”名义发放,在计算经济补偿时也必须纳入基数。北京、深圳等地法院的判例均强调,年终奖是对全年工作的评价,不能因发放时间或离职状态剥夺劳动者权益。 -
分摊计算规则
年终奖需分摊至对应劳动期间的12个月,而非简单计入发放当月。例如:2024年年终奖于2025年发放,若员工2025年3月被辞退,则仅计入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期间对应的分摊部分(即9个月)。这一规则避免了因发放时间差异导致补偿基数失真,江苏、厦门等地法院对此有明确指引。 -
用人单位的合规建议
企业应在规章制度中明确年终奖的属性和计算方式,避免模糊表述引发争议。保留完整的绩效考核和发放记录,确保分摊计算可追溯。协商离职时,建议提前告知劳动者年终奖的计入逻辑,减少纠纷风险。 -
劳动者的**要点
员工需保存工资条、银行流水等证据,尤其注意标注“年终奖”的款项。若用人单位拒绝计入,可主张按离职前12个月总收入(含分摊年终奖)重新计算补偿。仲裁或诉讼中,法院通常优先采纳对劳动者有利的解释。
总结:年终奖计入辞退赔偿是法律刚性要求,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需关注分摊计算的实操细节。建议双方提前明确规则,必要时通过专业法律渠道确认具体案例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