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未能在与农民工约定的时间内支付工资,即构成拖欠行为。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逾期时间通常为超过工资支付周期,但具体时间需视劳动合同中的约定而定。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约定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依法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支付令,用人单位需承担逾期支付的赔偿金(应付金额的50%-100%),甚至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为保障农民工权益,条例还明确了以下措施:
- 明确工资支付周期:工资支付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 建立工资支付台账:用人单位需编制并保存工资支付记录。
- 提供工资清单:用人单位需向农民工提供工资清单。
- 法律责任追究:对拖欠工资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对单位及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罚。
农民工若遇到拖欠工资问题,应及时收集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条、银行流水等,并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