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并未直接规定每月工时为202小时,而是明确标准工时制下月工时上限为176小时(每日8小时×每周5天×4.35周),加班时长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若企业违规超时用工,劳动者可依法**要求加班费或拒绝超时工作。
-
标准工时计算依据
我国《劳动法》规定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月标准工时按21.75天计算为174小时(8小时×21.75天)。实践中普遍采用176小时(每周40小时×4.35周)作为月基准,这与法定周工时和休息日安排直接相关。 -
加班时长的法律红线
用人单位因生产需要延长工时的,需与工会或劳动者协商,且每月累计加班不得超过36小时。特殊情况下(如抢修救灾)可突破此限,但需保障劳动者健康。超时加班企业需支付150%-300%的加班工资。 -
工时制度的灵活性
特殊行业经审批可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或不定时工作制,但全年总工时不得超标。例如交通、旅游等行业可按季/年统筹工时,但平均每月仍受176小时基准约束。 -
**关键点
劳动者应保留考勤记录、加班通知等证据,遭遇强制超时加班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12333热线)或申请仲裁。企业若未足额支付加班费或胁迫超时工作,将面临行政处罚及赔偿。
合理工时是健康权与休息权的保障,劳动者和企业均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若遇纠纷,建议优先通过工会协商或法律途径解决,避免权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