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且不得无故拖欠工资。用人单位在自然月结束后的30天内未支付工资即构成拖欠工资。
拖欠工资的具体定义
拖欠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超过约定的工资支付日期未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这包括基本工资、加班工资、奖金等劳动报酬。
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
- 经济处罚: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的50%-100%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 刑事责任:若拖欠工资超过30天,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最高可判7年。
如何应对拖欠工资
- 协商解决: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争取尽快支付工资。
- 申请支付令:劳动者可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 投诉举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介入调查并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总结与提示
用人单位需严格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如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应积极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因拖延而遭受更多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