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上的信息整体真实率较高,但存在部分虚假职位和夸大宣传的情况,需谨慎甄别。作为国内老牌招聘平台,其企业认证机制和AI审核能过滤多数风险,但黑中介、过时信息、合同纠纷等问题仍时有发生,求职者应通过核实企业资质、警惕高薪陷阱、保护个人信息等方式规避风险。
智联招聘的信息真实性受多重因素影响。平台采用营业执照认证、人工复核、AI风控系统三重审核机制,尤其对标注“名企认证”的雇主信息可信度较高。2025年接入DeepSeek大模型后,虚假职位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2%,但技术无法完全杜绝伪造企业资质的行为。传统行业岗位真实性优于新兴领域,金融、教育类职位投诉率较高。
用户需重点防范三类风险。一是黑中介伪装,表现为薪资明显高于行业水平却要求极低门槛,或诱导缴纳培训费;二是过时信息,约15%的职位在招满后未及时下架;三是数据泄露,尽管平台已加强加密措施,建议求职者启用“隐私保护模式”限制敏感信息可见范围。
提升求职安全性的实操建议包括:优先投递带“名企认证”标签的职位,通过天眼查核对工商信息;面试前搜索企业官网和社交媒体验证招聘真实性;使用平台内沟通工具而非直接提供手机号。对于“试岗培训收费”“境外高薪工作”等异常邀约保持警惕。
智联招聘正通过技术升级改善生态,但求职者仍需保持理性判断。结合企业官网、线下招聘会等多渠道验证信息,留存沟通记录作为**依据,可显著降低受骗风险。平台近期推出的“求职保”服务为合格用户提供纠纷法律援助,建议高风险行业求职者主动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