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求职过程中常见的五种陷阱及相应的规范建议:
一、不签订劳动合同
陷阱表现 :部分单位拒绝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导致求职者无法转移人事档案、户籍,影响社保缴纳、购房、职称评审等权益。
规范建议 :主动要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优先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正规人力资源公司办理人事档案和户口转移。
二、收取不合理费用
陷阱表现 :以押金、培训费、服装费等名义收取费用,部分机构与非法用人单位合作,以招聘为名牟取利益。
规范建议 :入职前务必确认是否需要缴费,正规单位不会以任何名义收取财物。若遇收费要求,应通过劳动监察部门或法律途径**。
三、兼职/实习生套娃
陷阱表现 :以实习生身份招聘,实则安排全职工作且不发放工资,或以“内推”为名收取费用。
规范建议 :通过正规渠道求职,核实岗位性质。若遇到要求提前缴费或长期无偿劳动的情况,应立即终止接触。
四、试用期社保漏缴
陷阱表现 :部分公司试用期不缴纳社会保险,或以试用期时长为由拖延缴纳。
规范建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必须依法缴纳社保。若遭遇此类行为,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
五、高薪/内幕消息陷阱
陷阱表现 :承诺高薪但需缴纳高额费用(如“内推费”“培训费”),或利用未***息(如“内部岗位”)诱导签约。
规范建议 :对异常高薪保持警惕,避免轻信“内部消息”。若涉及费用,务必通过正规渠道核实合法性,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
其他防范建议:
-
核实公司资质 :通过工商注册、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资质,避免与黑中介合作。
-
保护个人信息 :仅提供必要信息,避免向非官方渠道透露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等敏感数据。
-
掌握劳动法规 :了解《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明确用人单位的义务,遇到侵权行为及时**。
-
多渠道求职 :优先使用国家大学生就业平台、高校招聘网站等正规渠道,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通过以上规范措施,可有效规避求职陷阱,保障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