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证据,依法**
关于考证被培训机构诈骗的问题,以下是综合建议和案例分析,帮助你了解如何应对此类骗局:
一、常见诈骗手段
-
虚假宣传
利用"包过班""低门槛高回报"等话术,诱导学员缴纳高额费用。例如,声称"30天全额退费"但实际扣除高额手续费。
-
资质造假
伪造考试资料、组织集体作弊,或虚构考试内幕,通过非正规手段帮助学员通过考试。
-
合同陷阱
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以"根本违约"为由拒绝退费。
二、**建议
-
保留证据
-
留存合同、收据、聊天记录、广告宣传资料等,作为**的核心证据。
-
注意保存转账记录,明确显示金额、时间、对方账户等信息。
-
-
及时报警
若涉及金额较大(如数万元),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利用"诈骗罪""组织考试作弊罪"等法律条款追责。
-
联合**
通过12345、工商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介入调查。多例案件显示,集体投诉可提高处理效率。
-
警惕来电诈骗
对自称客服的来电保持警惕,主动核实机构资质,避免轻信"主动退费"等话术。
三、案例参考
-
虚假证书案 :广东某培训机构校长张明利用职务便利,诈骗486名考生840万元,最终被法院判刑。
-
合同违约案 :湖北一女子因培训机构提供虚假学历证明,法院判决其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损失。
-
电信诈骗案 :上海一女子接到"教育机构客服"电话,要求退费时被扣3000元,后通过工商投诉追回。
四、预防措施
-
选择正规机构,核实资质证书;
-
签订合同时注意"退费条款",保留"霸王条款"证据;
-
警惕"高收益低风险"宣传,避免非理性消费。
若已遭遇诈骗,请立即采取行动,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提高防骗意识,避免再次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