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辞职的赔偿金额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一、主动辞职(非单位过错)
-
无服务期或合同未约定服务期
若劳动者主动辞职且单位未要求服务期或合同未约定,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
-
服务期未到期但已履行部分
若约定了服务期且未履行完毕,需按未履行部分计算违约金,但不得超过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的专项培训费用。
二、单位过错(被迫辞职)
-
未依法解除合同
若单位存在未依法缴纳社保、未提供劳动保护等违法情形导致辞职,属于被迫辞职,单位需按《劳动合同法》支付经济补偿:
-
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
-
半年以上不满1年按1年计算;
-
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
-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若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如无理由辞退、未支付报酬等),需支付双倍赔偿金(即2个月工资)。
三、其他注意事项
-
月工资计算 :按劳动合同解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包括应发工资。
-
特殊情形 :若月工资高于单位所在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补偿标准按3倍数额计算,且年限不超过12年。
-
违约金限制 :违约金不得超过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的专项培训费用,且不得超过服务期未完成部分对应的培训费用。
四、案例参考
若劳动者因单位未缴社保被迫辞职,工作满5年,月工资1.2万元,则可获得:
-
经济补偿:5个月 × 1.2万元/月 = 6万元 ;
-
若单位存在其他过错,可能还需主张赔偿金。
建议辞职前与单位协商确认赔偿事宜,若协商失败可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或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