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清单及管控措施是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工具,通过系统识别、评估和控制工作场所的潜在危害,可显著降低事故风险并保障人员健康。关键亮点包括:全面覆盖物理/化学/生物等危险类型、采用工程/管理/个体防护三级控制策略、强调动态更新与员工参与,最终实现风险闭环管理。
-
危险源辨识方法
从机械设备缺陷到化学品泄漏,危险源需通过现场检查、历史数据分析及员工反馈等多渠道识别。例如,制造业需重点关注机械伤害和电气隐患,而实验室则需强化化学品存储和废液处理规范。 -
风险评价分级标准
采用“可能性×严重性”矩阵量化风险等级,如高空作业坠落属高风险(高概率+高伤害),需优先处理;办公室照明不足属低风险,可后续优化。 -
三级管控措施落地
- 工程控制:安装防护罩、通风系统等硬件设施,从源头隔离危险;
- 管理控制:制定操作规程、定期培训,并通过应急演练提升响应能力;
- 个体防护:配备护目镜、防毒面具等,作为最后防线。
-
持续改进机制
每季度复查清单有效性,结合新技术(如物联网实时监测)优化措施,同时鼓励员工上报隐患,形成安全文化闭环。
提示:企业可参考行业模板定制清单,但需匹配自身实际,避免“纸上安全”。定期邀请第三方审核能进一步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