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危险源辨识和防范措施是保障矿工安全的核心环节,关键亮点包括瓦斯监测、通风系统优化、煤尘防控、火灾爆炸预防及顶板管理。通过系统化辨识和针对性措施,可显著降低事故风险。
-
瓦斯与有害气体防控
瓦斯是煤矿最危险的易燃易爆气体,需通过实时传感器监测浓度,结合通风系统稀释排放。瓦斯抽采技术可提前降低煤层中的瓦斯含量,同时严禁携带火源下井,并配备防雷电装置。 -
通风与煤尘治理
通风系统是“一通三防”的基础,确保新鲜空气循环并排出有害气体。煤尘防控采用湿法喷淋、除尘器过滤等措施,减少扬尘和爆炸风险,同时需定期清理积尘。 -
火灾与爆炸预防
严禁井下使用明火或电炉,电焊等作业需严格审批。设置防火门、灭火器材及自动报警系统,对易燃区域喷涂防火涂料,并建立爆炸隔离带以控制灾害扩散。 -
顶板与地质风险管控
顶板坍塌是常见危险,需通过支护设备(如液压支架)加固,实时监测地质构造带。掘进时严禁空顶作业,断层区域需采取特殊支护方案,确保巷道稳定性。 -
人员培训与应急管理
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教授逃生自救技能,确保工人熟悉应急预案。通过隐患排查和风险分级管控,形成“辨识-评估-整改”闭环,提升整体防控能力。
煤矿安全需多管齐下,结合技术手段与严格管理,才能有效遏制危险源。持续优化防范措施并强化执行,是实现零事故目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