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危险源辨识及防护措施的核心在于系统识别机械、电气、化学等常见风险,并通过隔离防护、个体装备、警示标识等手段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
机械危险源
- 旋转设备:如车床、钻床的传动部件易导致卷入伤害,需加装防护罩并设置急停按钮。
- 冲压机械:作业区域安装光栅或双手操作装置,避免肢体误入危险区。
- 锋利工具:定期检查刀具完整性,操作时佩戴防割手套。
-
电气危险源
- 线路老化:定期排查绝缘破损、短路隐患,潮湿环境使用防水插座。
- 带电作业:断电验电后操作,高压设备设置绝缘平台和警示围栏。
- 静电火花:易燃场所配置防静电地板,设备接地处理。
-
化学危险源
- 有毒气体:密闭空间安装通风系统,配备气体检测仪及防毒面具。
- 腐蚀液体:储存于专用防泄漏柜,操作时穿戴耐酸碱围裙和护目镜。
- 粉尘爆炸:采用湿式除尘或防爆电气设备,禁止明火作业。
-
通用防护措施
- 隔离控制:危险区域设置围挡或联锁装置,非授权人员禁止进入。
- 个体防护:根据风险配备安全帽、耳塞、防护服等,定期更换失效装备。
- 培训与标识:张贴风险告知卡,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员工风险意识。
定期更新危险源清单并联合检查防护有效性,可显著提升车间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