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防范措施及应急措施的核心在于“预防为主、综合管控”,通过辨识高风险作业场景(如高空坠落、机械伤害、坍塌等),采取分级管控、技术防护和人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率,并确保突发情况下能快速响应。
-
危险源辨识与分级管控
施工前需全面排查潜在危险源(如电缆沟开挖时的地下设施、高空作业的防滑需求),依据风险等级制定专项方案。例如,对基坑支护进行结构验算,雨雪天气强化边坡监测,并设置专人警戒。 -
技术防护与设备管理
机械操作需严格遵循安全规程,如禁用变形工具、超负荷使用设备,并确保防护装置(如防飞溅眼镜)完好。带电作业时需双重防倾倒措施,起重机故障时立即卸载检修,杜绝带病运行。 -
人员培训与应急演练
作业人员需接受三级安全教育,高血压等不适宜高处作业者严禁上岗。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熟悉坍塌、物体打击等事故的逃生路线和救援流程。 -
动态监控与整改闭环
施工中通过日常检查、隐患台账等手段实时监控,如发现支撑松动或边坡裂缝,须停工整改。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识,并限制材料堆放荷载。
有效的危险源管理需贯穿作业全流程,结合技术、制度和人员能力提升,形成“识别-控制-应急”闭环,才能切实保障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