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党员公务员的处分依据《公务员法》及相关行政法规执行,主要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处分类型,与党员公务员的党纪处分相互独立但可并行适用。
-
法律依据
非党员公务员的处分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57-59条,以及《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规定。处分程序需经调查、听取陈述申辩、集体讨论决定等环节,确保合法合规。 -
处分类型与影响
- 警告(6个月影响期):最轻处分,适用于轻微违纪。
- 记过(12个月):影响晋升与评优。
- 记大过(18个月):情节较重,可能伴随岗位调整。
- 降级(24个月):降低职务或职级,工资同步下调。
- 撤职(24个月):撤销现任职务,按新职级确定待遇。
- 开除:终止人事关系,永不录用为公务员。
-
与党纪处分的区别
党员公务员违纪可能同时面临党纪处分(如党内警告、留党察看等),但非党员公务员仅受行政处分。若涉及违法犯罪,均需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
救济途径
公务员对处分不服可申请复核(30日内)或提出申诉(复核后15日内),必要时可向同级人事部门或上级机关申诉。
总结:非党员公务员的处分以行政法规为准,强调程序正义与过罚相当。公职人员需严守职业规范,避免触碰纪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