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和吉葬的说法

​丧葬与吉葬是传统殡葬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二者区别关键在于安葬时机与仪式性质:丧葬指逝者初葬(百日内完成,称“凶葬”),需严格择日避煞;吉葬多为二次葬(如拾骨后安葬),仪式更重风水与家族福祉。​

  1. ​丧葬(凶葬)的核心特点​
    初葬需在逝者去世百日内完成,称为“乘凶葬”,可规避诸多不利因素。仪式注重快速安葬,但需避开重丧日、三煞等凶时,墓碑裂开或坟墓塌陷均需迁葬。初次安葬的墓形多为椭圆龟状,象征尸身直接入土。

  2. ​吉葬的仪式与意义​
    吉葬常见于二次葬,如南方“捡骨葬”——初葬数年后开棺拾骨,洗净装入“金罂”重新安葬。此过程称“捡金”,墓形多为圆龟状,代表骨殖归瓮。吉葬择日相对宽松,可化解部分煞气(如重丧、朱雀日),但仍需配合山向与分金。

  3. ​风水与择日的关键作用​
    无论是丧葬或吉葬,均需遵循“龙穴砂水”原则:墓穴需避高压线、选朝南/东南向,安葬日课需与仙命、山向相合。凶葬更重亡命避煞(如寸土无光、官符),吉葬则以补山为主,强调家族长远气运。

​提示:现代殡葬虽简化流程,但传统择吉与风水观念仍影响深远,尤其在乡村地区。若需迁葬或重修祖坟,建议结合专业地理师指导,平衡民俗与实用需求。​

本文《丧葬和吉葬的说法》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392711.html

相关推荐

古代收集情报的部门叫什么

古代收集情报的部门统称为​​特务机构​ ​或​​间谍机构​ ​,其核心职能是​​为统治者巩固权力、维护统治​ ​,通过​​隐秘运作、高效侦查​ ​实现情报掌控。​​汉朝的绣衣直指、明朝的锦衣卫、清朝的粘杆处​ ​等均为历史上著名的情报组织,兼具监察百官与刺探军情的双重功能。 ​​汉朝:绣衣直指与司隶校尉​ ​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绣衣直指,成员身着绣衣、持皇帝符节,专司巡查郡国

2025-05-02 资格考试

古代管采购的部门叫什么

古代管采购的部门叫"司市"。 在古代中国,政府设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市场交易和商品采购,这个机构通常被称为"司市"。司市在古代有着重要的职责和功能,它不仅负责维持市场秩序,还承担着商品价格调控、质量监管等重要任务。 司市的职责 市场管理 :司市负责对市场进行日常管理,包括市场摊位的安排、交易秩序的维护等。它确保市场交易的公平性和合法性,防止欺诈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价格调控

2025-05-02 资格考试

古代掌管娱乐的部门叫什么

太常寺、教坊 古代掌管娱乐活动的部门主要有两个核心机构,其职能和历史沿革如下: 一、太常寺 职能定位 太常寺是古代朝廷的礼仪机构,主要负责宗教仪式、祭祀活动中的歌舞表演,属于礼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沿革 秦代称“奉常”,汉景帝六年(前151年)改称“太常寺”,历代沿用此称谓; 其下属的“太乐署”专门管理音乐与歌舞,而太常寺则更侧重礼仪层面的表演。 二、教坊 职能定位 教坊是独立的管理机构

2025-05-02 资格考试

古代掌管祭祀的部门

古代掌管祭祀的部门在不同朝代存在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中央机构:礼部(三省六部制时期) 职能 :掌管祭祀、贡举、外交礼仪、科举考试等,综合了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的职能。 历史沿革 :自唐代起形成完整体系,宋代设礼部尚书、侍郎等职,明清沿袭。 太常寺(九卿体系时期) 职能 :专司祭祀、丧葬等礼仪,与礼部职能有部分重叠,但更侧重宗教和丧葬事务。 地位 :在周朝为九卿之一,官至正三品

2025-05-02 资格考试

古代掌管监察军务的人叫什么

古代掌管监察军务的官职主要有以下两类,需根据朝代和职能区分: 专职监察官职 御史大夫 (秦代):中央最高监察官员,负责监察百官及军务。 御史监军事 (隋末至唐代):代表皇帝监督军队,与军事统帅分权。 刺史 (汉代):监察各郡县官员,部分时期也涉及军事监督。2. 临时监军官员 监军使者/监军 (汉武帝起):代表朝廷督查将领,常以御史、刺史等官职名义行使职能。 宦官监军 (中唐以后)

2025-05-02 资格考试

古代负责出行的部门叫什么职位

古代负责出行的部门称为**“太仆寺”**,其职责包括管理车马、制定交通规则、保障皇室和官员的出行。 分点展开 太仆寺的职能 太仆寺是古代朝廷的重要机构,主要负责车马的管理和出行事务。其职责包括规划车马调度、制定交通规则、保障皇室成员和官员的出行需求。例如,在汉代,太仆寺直接管理车府令,负责皇帝的车马随驾。 车府令的职责 车府令是太仆寺下属的官员,负责具体的车马管理和随驾事务

2025-05-02 资格考试

古代负责买卖的部门

古代负责买卖的部门主要包括以下机构,其职能涵盖市场监管、贸易管理及专营事务: 户部(综合管理) 唐代始设,主管财政收支、税收及货币等经济事务,包括田赋、关税、公债等。 六部之一,与商业活动相关度较高,尤其在财政监管方面。 市舶司(对外贸易管理) 唐宋时期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包括征收关税、监管进出口商品及外国商人进贡。 代表官方对国际贸易的统一管控,是古代对外经济交流的核心机构。

2025-05-02 资格考试

古代掌管学习的部门叫什么

古代掌管学习的部门在不同朝代有不同名称,​​西周称“辟雍”为最高学府,汉代设“太学”与地方官学,隋唐后由“国子监”统管中央教育,清代则由“礼部”和“学政”分级管理​ ​。这些机构不仅负责教学,还承担选拔人才、制定教育政策的职能,是古代文官体系的核心支柱之一。 ​​中央教育管理机构​ ​ 隋唐设立的“国子监”是中央官学的最高管理机构,下设国子学、太学等,主管科举考试与精英教育。明清时期

2025-05-02 资格考试

古代负责咨询的部门

古代负责咨询的部门 在历史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国家决策的重要智囊团 ,还承担着信息收集、政策建议和危机处理 等多项职能。以下将详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咨询部门及其主要职能。 1.中国古代的太常寺:太常寺是中国古代负责礼仪和祭祀的机构,但其职能远不止于此。它还负责保存和传承历史文化,为皇帝提供礼仪和祭祀方面的咨询。太常寺的官员通常由精通礼仪和历史的学者担任

2025-05-02 资格考试

古代娱乐部门部门叫什么

太常寺、教坊 古代负责娱乐活动的部门主要有以下两个核心机构: 一、太常寺 职能定位 太常寺是古代朝廷的礼仪机构,主要职责包括管理宗教仪式、祭祀活动以及宫廷歌舞表演。其歌舞表演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政治与文化意义,常为皇室和贵族提供娱乐。 历史沿革 太常寺的歌舞职能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至唐代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与教坊并称宫廷娱乐两大支柱。 二、教坊 职能定位 教坊是专门管理宫廷娱乐活动的机构

2025-05-02 资格考试

古代管祭祀的部门叫什么

在古代中国,‌主管祭祀的部门叫"太常寺" ‌,它是‌秦汉至明清时期 ‌中央朝廷中‌最重要的礼制机构 ‌,主要负责‌皇家祭祀、礼仪制定及天文历法 ‌等事务。作为九卿之首,太常寺的职能演变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礼治天下 ‌"的政治传统。 ‌职能范畴 ‌ 太常寺的核心职责包括: 组织‌天地、宗庙、社稷等国家级祭祀大典 ‌ 管理‌皇家陵寝与祭祀场所 ‌的日常维护 制定‌吉凶军宾嘉五礼仪式 ‌规范

2025-05-02 资格考试

古代抓人由哪个部门管

在古代中国,抓人主要由“衙门”负责 ,这是地方政府的核心执法机构,其职能类似于现代的警察局和法院 。衙门负责维护地方治安、调查案件、抓捕嫌疑人以及进行初步审判。以下是对古代抓人部门的详细介绍: 1.衙门的构成与职能:衙门是古代地方政府的主要行政和执法机构,由地方官员如县令、知府等领导。衙门内设有专门的捕快和衙役,负责执行抓捕任务。这些人员经过训练,具备一定的武艺和侦查能力。衙门不仅负责抓捕嫌疑人

2025-05-02 资格考试

古代丧葬制度与丧俗文化

古代丧葬制度与丧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事死如生”的儒家伦理、森严的等级差异,以及佛教道教等多元信仰的融合。其核心特点包括 隆丧厚葬与简丧薄葬的周期**替 、地域与民族习俗的多样性 ,以及通过仪式表达对生命敬畏与家族延续的追求 。 制度演变:从殷商狂热到儒家规范 殷商时期盛行“人殉”“厚葬”,周朝以“礼”制规范丧葬,汉代出现“简丧薄葬”改革

2025-05-02 资格考试

中国丧葬文化的规矩

中国丧葬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伦理观念与礼制规范,其规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丧前准备 临终关怀 子女需守候临终者至最后一刻,倾听遗言,传统称为“送终”。若未能及时送终,可能成为终身遗憾。 净身整容 为遗体更换寿衣,通常在断气后尽早进行,避免尸僵影响穿戴。寿衣需根据身份定制,普通百姓多穿素白麻布寿衣。 灵堂设置 搭建灵堂,摆放遗像、供品(如鲜花、水果、纸钱)、香烛等,设置悼念条幅

2025-05-02 资格考试

中国古代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古代丧葬方式丰富多样,不同民族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历史资料,以下为常见的八大丧葬方式及其特点: 一、天葬(鸟葬) 特点 :藏族传统葬俗,将遗体置于屋内角落停置数日,由僧侣念经超度,最后由鹰群啄食遗体,骨灰残留者由亲友焚化。 文化内涵 :体现“舍身救虎”的佛教精神,象征灵魂升天。 二、崖葬(悬棺葬) 特点 :在崖穴或岩壁上安葬遗体,分为崖洞葬、崖墩葬、岩窟葬和悬棺葬四种类型

2025-05-02 资格考试

选拔人才的三个原则

​​选拔人才的三个核心原则是:德才兼备、实践导向、公平透明。​ ​ 其中,​​“德才兼备”强调品德与能力的双重考核​ ​,​​“实践导向”注重真实场景中的能力验证​ ​,​​“公平透明”则通过标准化流程避免主观偏见​ ​。这三者共同构成科学选拔体系的基石,确保人岗匹配与组织效能最大化。 ​​德才兼备​ ​ 品德是人才选拔的底线,能力是发挥价值的前提。选拔时需综合评估候选人的职业操守

2025-05-02 资格考试

古代选拔人才的用是什么

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核心在于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最典型的代表是科举制度。这种制度自隋朝开创,至清朝废止,持续了约1300年,成为古代中国最稳定、影响最深远的选拔机制。 1. 科举制度的基本特点 科举制度通过严格的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逐级筛选,最终选拔出进士、举人等官员。这种制度打破了门第限制,使寒门学子也有机会通过考试获得仕途。 2. 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 隋唐时期

2025-05-02 资格考试

古代官员选拔方式

​​古代官员选拔方式历经数千年演变,从世袭垄断到公平竞争,核心脉络可提炼为五大制度:禅让制(原始民主)→世卿世禄制(血缘垄断)→军功爵制(战功激励)→察举征辟制(推荐考核)→科举制(考试取士)。​ ​ 其中,​​科举制持续1300余年,成为古代中国最科学、影响最深远的选拔体系​ ​,其分级考试、匿名阅卷等设计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禅让制​ ​:原始社会末期以“天下为公”为原则

2025-05-02 资格考试

古代推荐做官的制度

古代中国推荐做官的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各具特点且存在时间差异: 一、世卿世禄制 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官职世袭,通常由贵族子弟继承祖权。例如宗法制下的“兄终弟及”“父死子继”,以及嫡长子继承制。 局限性 世代垄断官职,抑制社会流动性,不利于选拔贤能,后期逐渐被其他制度取代。 二、察举制 特点 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以“孝廉”为核心标准,地方官员推荐优秀士人给中央,经考核后授予官职

2025-05-02 资格考试

古代掌管水利的官职

古代掌管水利的官职 是中国古代社会治理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这些官职不仅负责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还在防洪、灌溉、航运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以下将详细介绍古代水利官职的职责、演变及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1.职责与重要性:防洪与治水:古代水利官的主要职责之一是防洪和治水。由于古代中国多发洪水,治水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水利官需负责修建堤坝、疏通河道,以确保农业和城市的安全。灌溉系统管理

2025-05-02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