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瞒事实所得几百元是否构成犯罪,关键要看行为是否满足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手段、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金额虽小,但若符合这些条件,同样可能涉嫌违法。
-
法律定性依据
根据《刑法》规定,诈骗罪的核心在于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自愿交付财物。即使涉案金额仅几百元,只要符合上述行为特征,理论上即可构成诈骗。但司法实践中,各地对"数额较大"的立案标准不同(通常为3000元以上),几百元可能达不到刑事立案门槛。 -
可能面临的后果
- 行政处罚:未达刑事立案标准的,公安机关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5-10日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者处10-15日拘留,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 刑事风险:若存在多次作案、团伙作案等情形,累计金额达到立案标准,或两年内多次诈骗未处理,仍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 民事赔偿:受害人有权通过诉讼要求返还钱款并索赔损失。
-
特殊情形认定
- 初犯且主动退赔:若及时退还所得并取得谅解,可能免于处罚。
- 特定场景加重情节:如冒充防疫人员、救灾志愿者等身份行骗,社会危害性更大,处罚会更严厉。
勿以恶小而为之。即便涉及金额较小,隐瞒事实获利的行为仍会破坏社会诚信体系,可能面临法律制裁。建议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收益,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