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第五十条内容及详解

​《劳动法》第五十条明确规定工资支付的核心规则:工资必须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且禁止克扣或无故拖欠。​​该条款是保障劳动者经济权益的基石,​​关键亮点​​包括:支付形式的法定要求、支付周期的强制性规定,以及用人单位违约的法律后果。以下从法条内容、实务要点及**路径展开详解:

  1. ​工资支付形式与周期​
    工资必须采用法定货币(人民币)支付,禁止以实物、有价证券等替代。支付周期为“按月支付”,非全日制用工可按小时或日结算。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需提前至最近工作日支付。例外情形仅限自然灾害、经营困难等不可抗力因素,且需工会同意并遵守地方规定的最长延期限制。

  2. ​禁止克扣与拖欠的边界​

    • ​合法扣减​​:仅限于代扣个税、社保等法定项目,或劳动者因过错造成经济损失的赔偿(扣除后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 ​无故拖欠​​:指无正当理由逾期支付,但用人单位因资金周转困难且履行协商程序的,不视为“无故”。
  3. ​用人单位违约后果​
    劳动者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赔偿(含拖欠工资的25%补偿金)。用人单位还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甚至被责令支付赔偿金。

  4. ​劳动者**实操建议​

    • ​证据留存​​:保留工资条、银行流水、劳动合同等支付凭证。
    • ​时效注意​​:劳动争议仲裁需在权益受损后1年内提出,对裁决不服的应在15日内起诉。

​总结​​:该条款通过刚性规定平衡劳资权益,劳动者需警惕变相扣减或拖延,用人单位则应建立合规支付流程,避免因操作瑕疵引发法律风险。遇到争议时,及时寻求专业法律支持是高效**的关键。

本文《劳动法第五十条内容及详解》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080755.html

相关推荐

劳动法第48条是怎么规定的

‌劳动法第48条明确了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法定要求,核心规定包含两点:一是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二是必须按月以货币形式足额支付,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 ‌ ‌关键亮点提炼 ‌:‌底线保障(最低工资) ‌、‌支付规范(足额+按时) ‌、‌形式限制(货币) ‌、‌禁止行为(克扣/拖欠) ‌。 ‌分点论述 ‌: ‌最低工资标准 ‌ 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必须≥当地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四十条第二款

劳动法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但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支付相应的加班费。 这一条款旨在平衡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在特殊情况下企业能够灵活应对,同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下是对这一条款的详细解读: 1.延长工作时间的条件:根据劳动法第四十条第二款,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的前提是生产经营需要。这意味着只有在企业面临紧急生产任务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四十条是什么内容

劳动法第四十条 主要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具体内容如下: 1.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条件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程序 :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条件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2025-05-13 资格考试

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

​​《网络安全法 》第四十条第一款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 这一条款是个人信息安全的核心保障,​​强调保密义务与制度建设的双重责任​ ​,直接回应数字化时代用户对隐私保护的迫切需求。 ​​保密义务的刚性要求​ ​ 网络运营者必须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如加密存储、权限分级)确保用户信息不被泄露或滥用。例如,电商平台需对用户支付信息加密处理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四十条第三款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款规定,当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时,用人单位可以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 一、适用条件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如单位经营困难、搬迁、重大技术革新等,导致原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协商未果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四十条规定全文

​​《劳动法 》第四十条规定全文明确: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法定节日期间必须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同时需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的补充条款​ ​。这一规定是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的重要法律依据,以下从关键点展开分析: ​​法定节日范围​ ​:明确列举四大核心节日(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并预留弹性条款以适应其他法定假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体现法律的前瞻性和包容性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39条最新规定

《劳动法》第39条最新规定明确:企业因生产特点无法执行标准工时制度时,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实行特殊工时制度(如综合计算工时制或不定时工作制),但需保障劳动者基本休息权;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存在严重违规、被追究刑事责任等6类情形时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补偿。 一、特殊工时制度的适用条件 审批程序 :企业需向劳动行政部门提交申请,获批后方可实施,有效期通常为2-3年。 适用范围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39条第一项内容

劳动法第三十九条第一项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这一条款赋予企业在试用期内合法终止劳动关系的权利,但实际操作中需满足‌明确约定录用条件 ‌、‌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估 ‌以及‌程序合法合规 ‌三项核心要件。 ‌明确约定录用条件 ‌ 用人单位需在劳动合同或入职文件中‌清晰界定录用条件 ‌,例如岗位职责、技能要求、绩效考核标准等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四十条第一项规定

​​《劳动法 》第四十条第一项明确规定: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若无法从事原工作或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单位可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 ​ 这一条款的核心在于平衡企业用工自主权与劳动者权益保护,​​关键亮点包括医疗期法律定义、单位调岗义务、解除合同的“双轨制”补偿机制​ ​,是劳动关系中“无过失性辞退”的重要依据。 医疗期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保护屏障

2025-05-13 资格考试

中国劳动法第四十条

​​中国劳动法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在三种法定情形下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核心亮点包括: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保障劳动者医疗期权益、严格限制“不能胜任工作”的认定标准,并强调客观情况变化的协商程序。​ ​ ​​医疗期满后的解除条件​ ​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时,医疗期满后若无法从事原工作且无法胜任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可解除合同。医疗期计算需结合工龄和社会工龄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42条规定有哪些

​​劳动法第42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可不受常规加班时长限制的例外条款,主要涉及自然灾害、公共设施故障等紧急情况​ ​。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紧急抢险救灾​ ​: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等威胁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时,必须紧急处理; ​​关键设施抢修​ ​: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故障影响公共利益,需及时修复; ​​其他法定情形​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紧急情况。 ​​分点解析​ ​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离职补偿第四十条规定内容

劳动法离职补偿第四十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在三种情形下可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补偿 ,具体包括:劳动者医疗期满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仍不能胜任工作,以及劳动合同因客观情况无法履行且协商未果的情形。 医疗期满不能胜任工作 当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无法从事原工作或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时,单位可依法解除合同,但需保障补偿权益。 经培训或调岗仍不能胜任工作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这些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具体条款解读 职业病危害作业相关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四十条和四十一条

劳动法第四十条和第四十一条 是关于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调整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进行经济性裁员的法律规定。第四十条 主要涉及用人单位在特殊情况下调整劳动者工作时间的权利,而第四十一条 则详细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经济性裁员时的条件和程序。 劳动法第四十条详解 1.特殊情况下的工作时间调整:根据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以下几种特殊情况下可以调整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41条的详细内容

根据《劳动法》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因经济或技术原因需裁减人员时,须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并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方可实施裁员 ‌。该条款的核心亮点包含‌裁员前提条件、协商报告程序、优先留用规则以及补偿义务 ‌,具体内容分述如下: ‌一、裁员适用的法定情形 ‌ 用人单位仅在以下四种情形下可启动裁员程序: ‌破产重整 ‌:企业因经营不善进入破产重整阶段,需缩减用工规模;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41条完整内容

​​《劳动合同法 》第41条明确规定企业经济性裁员的法定条件、程序及特殊保护规则,核心包括四大裁员情形、民主协商程序、优先留用对象及重新录用义务。​ ​ ​​适用范围与触发条件​ ​:企业需裁减20人以上或不足20人但占职工总数10%以上时,方可启动经济性裁员。法定情形包括:破产重整、生产经营严重困难、技术革新或经营调整导致人员过剩,以及其他客观经济重大变化致使合同无法履行。 ​​程序合规要求​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41条规定全文标准

​​《劳动合同法 》第41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的法定条件和程序,核心要点包括:需满足裁员人数达20人以上或占职工总数10%以上、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优先留用特定人员(如长期合同或家庭负担重的员工),且六个月内重新招聘时应优先录用被裁减者。​ ​ ​​裁员适用情形​ ​:企业破产重整、生产经营严重困难、转产或技术革新后仍需裁员、其他重大客观经济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41条第二款

劳动法第41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一、延长工作时间的条件 劳动法第41条第二款明确指出,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需满足以下条件: 生产经营需要 :用人单位必须是由于生产经营的需要,而非其他原因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39.40.41条款详解

《劳动法》第39条、第40条和第41条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明确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和劳动者权益的保障措施。 第39条:过失性辞退 用人单位可因劳动者存在以下过失行为解除劳动合同: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41条最新规定

​​劳动法第41条最新规定明确: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延长工作时间,需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且每日一般不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下不超过3小时,但每月累计不得超过36小时​ ​。这一规定在保障企业灵活用工的严格限制过度加班,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协商前置原则​ ​:延长工作时间必须经过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单方面强制加班属违法。例如,企业因订单激增需临时加班,需取得员工书面同意。 ​​健康优先限制​

2025-05-13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