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第四十条第一项规定

​《劳动法》第四十条第一项明确规定: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若无法从事原工作或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单位可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 这一条款的核心在于平衡企业用工自主权与劳动者权益保护,​​关键亮点包括医疗期法律定义、单位调岗义务、解除合同的“双轨制”补偿机制​​,是劳动关系中“无过失性辞退”的重要依据。

医疗期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保护屏障,根据工龄长短可享受3-24个月不等的带薪治疗期。但医疗期满后,若劳动者仍无法胜任工作(需医疗机构证明),单位需履行​​“合理性调岗”义务​​,即提供与劳动者身体状况匹配的新岗位。例如,原搬运工因腰伤无法负重,可调整为仓库管理员等轻体力岗位。若调岗后仍无法履职,单位方可启动解除程序,但必须选择“提前通知”或“代通知金”之一,二者均需按工龄支付经济补偿金。

实际操作中需警惕两大误区:一是​​医疗期计算错误​​,部分单位误将实际治疗时间等同于法定医疗期;二是​​滥用“不胜任工作”条款​​,例如未提供培训或调岗即直接解除合同。劳动者若遇此类情形,可主张违法解除赔偿(2倍经济补偿金)。特殊人群(如孕期职工、职业病观察期人员)即使符合本条款,单位也不得解除合同。

理解这一规定需抓住“非过失性”本质——既非劳动者过错,也非单位主观意愿,而是客观健康原因导致劳动关系无法延续。建议劳动者留存医疗证明、调岗沟通记录,用人单位则需完善绩效考核与医疗期管理制度,确保程序合法。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健康保障与退出机制,始终是法治化用工的试金石。

本文《劳动法第四十条第一项规定》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080679.html

相关推荐

中国劳动法第四十条

​​中国劳动法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在三种法定情形下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核心亮点包括: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保障劳动者医疗期权益、严格限制“不能胜任工作”的认定标准,并强调客观情况变化的协商程序。​ ​ ​​医疗期满后的解除条件​ ​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时,医疗期满后若无法从事原工作且无法胜任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可解除合同。医疗期计算需结合工龄和社会工龄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一条第一款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一条款明确了劳动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为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 这一条款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明确劳动法首要目的是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如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 无过失性辞退 ,即劳动者无过错,但由于特定客观情况的出现,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但需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1. 适用情形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如果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39条全文

劳动法第三十九条 是关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之一,其核心内容是在特定条件下,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本文将详细解读该条款的具体内容、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法律依据,帮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条款。 1. 条款内容概述 劳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了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而不需要提前通知劳动者或支付经济补偿: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关于员工自动离职的规定

​​劳动法明确规定:员工“自动离职”并非法律术语,其性质需根据具体行为判定——若因用人单位违法(如欠薪、未缴社保等)导致离职,员工可获经济补偿;若属无故旷工等个人原因,则可能承担赔偿责任。​ ​ ​​自动离职的法律定性​ ​ 现行《劳动合同法 》未直接定义“自动离职”,实践中通常指员工未履行请假或解除手续擅自离岗。若用人单位存在暴力胁迫、欠薪、未缴社保等违法行为(《劳动合同法》第38条)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合同法39.40.41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39、40、41条分别规定了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种情形:过失性辞退(39条)、无过失性辞退(40条)和经济性裁员(41条)。​ ​这些条款明确了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合法条件,同时保障劳动者权益,避免随意解雇。​​核心要点包括:企业需举证员工过失(39条)、提前30天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40条)、经济裁员需优先留用特定人群(41条)。​ ​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39条和40条内容

《劳动合同法》第39条和第40条分别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涵盖了过失性辞退和无过失性辞退两种情形。以下是具体内容的详细解读: 1. 劳动法第39条:过失性辞退 用人单位可以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 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表现未达到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 严重违反规章制度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给用人单位造成不良影响。 严重失职或营私舞弊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2024年新规40条

‌2024年劳动法新规的40项调整中,核心变化聚焦于劳动者权益强化、用工规范细化及违规处罚升级。关键亮点包括: ‌ ‌试用期权益明确化、加班费计算标准上调、远程工作劳动保障全覆盖、离职经济补偿标准提高、女性职工特殊保护增强、社保缴纳基数联动机制、兼职劳动者权益确认、高温补贴发放标准细化、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延长、企业违法用工处罚力度加大 ‌,旨在构建更公平的劳资关系。 ‌1. 试用期权益明确化 ‌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40条第三款

​​《劳动法 》第40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当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且双方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时,用人单位可提前30天书面通知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合同。​ ​ 这一条款的核心在于​​平衡企业灵活用工与劳动者权益保护​ ​,既赋予用人单位在经营环境突变时的调整权,又通过补偿机制保障劳动者基本利益。 ​​适用条件​ ​:触发本款需满足三个要件——客观情况重大变化(如企业搬迁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38 39 40条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8条、第39条和第40条 详细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权利,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以下将详细解读这三条法律条款的内容和意义。 第38条规定了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这一条款的核心亮点在于: 1.保障劳动者休息权:法律明确规定了劳动者每周至少有一天的休息时间,这有助于劳动者恢复体力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39条第一项内容

劳动法第三十九条第一项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这一条款赋予企业在试用期内合法终止劳动关系的权利,但实际操作中需满足‌明确约定录用条件 ‌、‌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估 ‌以及‌程序合法合规 ‌三项核心要件。 ‌明确约定录用条件 ‌ 用人单位需在劳动合同或入职文件中‌清晰界定录用条件 ‌,例如岗位职责、技能要求、绩效考核标准等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39条最新规定

《劳动法》第39条最新规定明确:企业因生产特点无法执行标准工时制度时,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实行特殊工时制度(如综合计算工时制或不定时工作制),但需保障劳动者基本休息权;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存在严重违规、被追究刑事责任等6类情形时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补偿。 一、特殊工时制度的适用条件 审批程序 :企业需向劳动行政部门提交申请,获批后方可实施,有效期通常为2-3年。 适用范围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四十条规定全文

​​《劳动法 》第四十条规定全文明确: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法定节日期间必须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同时需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的补充条款​ ​。这一规定是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的重要法律依据,以下从关键点展开分析: ​​法定节日范围​ ​:明确列举四大核心节日(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并预留弹性条款以适应其他法定假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体现法律的前瞻性和包容性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四十条第三款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款规定,当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时,用人单位可以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 一、适用条件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如单位经营困难、搬迁、重大技术革新等,导致原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协商未果

2025-05-13 资格考试

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

​​《网络安全法 》第四十条第一款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 这一条款是个人信息安全的核心保障,​​强调保密义务与制度建设的双重责任​ ​,直接回应数字化时代用户对隐私保护的迫切需求。 ​​保密义务的刚性要求​ ​ 网络运营者必须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如加密存储、权限分级)确保用户信息不被泄露或滥用。例如,电商平台需对用户支付信息加密处理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四十条是什么内容

劳动法第四十条 主要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具体内容如下: 1.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条件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程序 :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条件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四十条第二款

劳动法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但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支付相应的加班费。 这一条款旨在平衡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在特殊情况下企业能够灵活应对,同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下是对这一条款的详细解读: 1.延长工作时间的条件:根据劳动法第四十条第二款,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的前提是生产经营需要。这意味着只有在企业面临紧急生产任务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48条是怎么规定的

‌劳动法第48条明确了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法定要求,核心规定包含两点:一是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二是必须按月以货币形式足额支付,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 ‌ ‌关键亮点提炼 ‌:‌底线保障(最低工资) ‌、‌支付规范(足额+按时) ‌、‌形式限制(货币) ‌、‌禁止行为(克扣/拖欠) ‌。 ‌分点论述 ‌: ‌最低工资标准 ‌ 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必须≥当地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五十条内容及详解

​​《劳动法 》第五十条明确规定工资支付的核心规则:工资必须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且禁止克扣或无故拖欠。​ ​该条款是保障劳动者经济权益的基石,​​关键亮点​ ​包括:支付形式的法定要求、支付周期的强制性规定,以及用人单位违约的法律后果。以下从法条内容、实务要点及**路径展开详解: ​​工资支付形式与周期​ ​ 工资必须采用法定货币(人民币)支付,禁止以实物、有价证券等替代

2025-05-13 资格考试

劳动法第42条规定有哪些

​​劳动法第42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可不受常规加班时长限制的例外条款,主要涉及自然灾害、公共设施故障等紧急情况​ ​。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紧急抢险救灾​ ​: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等威胁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时,必须紧急处理; ​​关键设施抢修​ ​: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故障影响公共利益,需及时修复; ​​其他法定情形​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紧急情况。 ​​分点解析​ ​

2025-05-13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